共享单车停车新模式来了

2025-07-24 13:38:23 / c罗世界杯图片

今年7月起,我市将要求所有共享单车企业开启电子锁匹配电子地图,设置禁投区和禁停区,对共享单车实施减量,逐步实现车辆依图停车入栏结算。

现状:

无序停车惹人烦

“河西CBD地区的共享单车直接占据人行道,导致大家‘无路可走’!”在河西地区上班的苗女士称,每个工作日都有不少上班族从地铁站扫共享单车骑行到单位附近,将车停在非机动车停放区域。该区域面积有限,架不住车多,很快共享单车“溢出”,将人行道占满,逼迫行人走上慢车道。

上班高峰或节假日时段,新街口商圈、高校和商业体周边,夫子庙等景区和主要市区道路的非机动车停车区被共享单车占据,甚至直接停在慢车道上,导致非机动车可通行区域变窄,人车混行,交通秩序较乱。

调查:

乱象根源是投放量无序增长

建邺区停车设施管理中心负责人表示,河西CBD作为新兴商务区,写字楼密集、通勤人流高度集中,工作日市民自有电动车及共享单车停放需求激增。但受早期规划短板制约,如人行道预留宽度不足挤占停车空间、盲道与停车区冲突、各楼宇及地铁站点周边非机动车位配比远低于实际承载量,导致市民自有电动车和共享单车抢占道路资源。

按建邺区现有非机动车停车资源评估,共享单车合理投放量应控制在3万辆以内,但实际投放量已超负荷,叠加河西CBD区域特有的工作日“潮汐效应”。据测算,早晚高峰时段雨润大街站、元通站、中胜站等核心地铁口单日早高峰(7:00—9:00)用车需求峰值突破2000辆、晚高峰(17:00—19:00)集中回流车辆达1400辆,企业运维效率滞后于车辆周转速度,导致出现短时特定区域单车淤积现象,加剧道路拥堵。

针对河西CBD早高峰单车潮汐淤积问题,属地街道城管部门已将单车乱停整治纳入常态化管理范畴,协助单车企业清理乱停车辆以保障居民通行。

秦淮区是老旧城区,商业圈、地铁站和热门景区众多。谈起共享单车无序停放问题,秦淮区城管局相关人士坦言,全市共享单车投放量太大,秦淮区有新街口中华第一商圈,还有夫子庙等全国知名景区,从外区流入的共享单车扎堆。秦淮区作为老城区,道路资源紧张,加上市民的电动自行车,导致停车困难。

如何破局?

南京市城市公共交通乘客委员会秘书长郎亮建议,管理部门应该形成统一方案,先摸清共享单车的市场保有量,控制其投放量,多余的车辆应该退出。

设置电子地图,要求企业通过技术手段优化用户的停车引导功能,在App上为用户提供附近的停车点位信息,引导用户规范停车。

约谈共享单车企业,督促企业加派人手、改善并提高运营维护工作效能。

新政:

“整治共享单车,南京市城管局一直在努力。”据知情人士透露,共享单车自2016年进入我市后,从当初的十几家企业,经过市场淘汰和政府管理,目前仅剩3家,车辆总体投放量也是逐年递减。城管部门积极协调相关职能部门,从规划上为非机动车停放增加停车泊位。

该知情人士说:“全市共享单车管理难点集中在地铁口、商圈、景区、农贸市场、医院、学校周边,这些区域共享单车数量多,短时间潮汐现象严重,日常企业运维跟不上,比较难以清理。自去年起,我市城管部门在鼓楼区试点新政策,简称为‘四化一网’。‘四化一网’政策按照‘经常化清理、精准化调运、精细化布点、精致化保障、网格化管理’的管理模式,从清理‘僵尸车’、倒伏车辆、积压摆放,消除影响市容市貌的行为;从按照反潮汐调运原则,按照车人流相反的方向和时段,进行反向调运,杜绝单车淤积、积压;根据单车停放聚集数量,将城市管理区域分为四类,实现单车阶梯状供给保障;从落实‘四步走’保障要求,加大客流期间管理力度;从实现共享单车管理的扁平化、网格化、定人定岗巡查等方面推进管理的常态长效。”

近日,南京市城管局相关人士表示,从今年7月起,全市共享单车将依照电子地图停车,实现入栏结算,如乱停放将无法锁车还车。

主要采取的方式是“电子围栏+电子锁+‘四化一网’”的精细化管理手段,引导用户规范停车。今后将根据各区城管局上报的共享单车合理投放量,要求3家共享单车企业严格执行;淘汰机械锁共享单车,全部使用电子锁共享单车,施划精准的电子围栏,引导市民有序停放,实现入栏结算;加强运维巡查及时清拖积压车辆。现在电子围栏系统已经施划上线,正在进行为期两个月的系统测试,计划7月1日正式在全市实施。

“通过‘技防+人防’的手段,进一步提升共享单车停放秩序精细化管理水平。相信随着新政策的落实,我市的共享单车无序停放现象将有所改观。”该人士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