也要醒醒笔墨
2025-08-16 07:24:01 / 五人足球世界杯也要醒醒笔墨
也要醒醒笔墨
宋凤洲
《论语》中记载了孔子说的一句话: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”这几乎无人不晓。对于书画家来说,文房四宝就是器,择笔选墨自然也就很重要。
然而,我所看到听到的,许多人都是在说湖笔徽墨的质量最上等,应作为书家创作工具的首选。却往往对这些笔墨使用的具体方法与过程重视不够。
一
对毛笔的使用和保护,最基础的两个方面,一是正确地发开新笔和使用;二是使用后清洗干净毛笔再存放。为了使毛笔锥锋直挺,大多毛笔在出厂前都用较轻的桃胶拢成锥体,以防散乱、弯曲、断折与脱落。发开的时候,可以用手指从四周轻轻捏松。然后,以凉水或低度温水洗两遍就可以使用了。不能放在水中长时间侵泡使之自行展开,更不能用热水侵泡,以防笔颖弯曲和退性,根部松香涨开或竹杆开裂。每次蘸墨蘸色后,中途休息时间不能过长使其干透。用毕还要用清水洗得干干净净,不留余色余墨,并揩去里面多余水分,吊挂风干。这样,毛笔再使用时,才能几近新初。
另外,每次再用,必须先用新鲜清水涮笔,擦去滴水,在笔架上平放一会儿。这叫“醒笔”。目的有二:一是待毛颖吃够清水后,可以得到充分伸展,像人睡醒一样精神起来,键而柔润;二是毛颖内部不再渗墨,即能保持毛颖本身的特性少受影响,也使用完后方便再清洗干净,一举两得。
二
用墨也要讲究。古代因为没有现成的墨汁,所以,写字画画之前,都是以墨块儿蘸水新研。这样的墨较为利笔好用,但研磨很费时间,并且需要好质量的砚台来磨。用多少墨就研多少,用完还要清洗砚台,保证下次再用时砚台快利发墨。故一般不留余墨。一但中途有他事没用完所研之墨,第二天,就成了“宿墨”(过夜之墨)。
宿墨,因长时间的沉淀,水和墨容易分离,或因水分蒸发、干凅,墨成颗粒或干片,便不好用了。所以过去的砚台,很多配有砚盖,既保护墨又保护砚。
如今科学发达,有了方便使用的墨汁,随时取出来,马上就能用。但是也带来了一些问题。一是存放时间长了会有明显的沉淀,瓶子里上面部分墨稀,下面部分泥粥状了。二是天气炎热或开封次数多容易变臭。即便是较新的墨汁,也已经都是过夜的“宿墨”了。况且因美术创作中使用焦墨的供求,墨汁本身都比较浓。这对于基本单色的书法来用,多不利笔,书写前需要适当掺些水进去才能好用。
因为墨汁睡在瓶子里多日,也需要把它唤醒。加点水,再用墨块儿研一研,这就是“醒墨”。一般也要十到二十分钟,让墨汁和新添清水充分融合。加水再研的过程,为的是激活宿墨,使之如新。砚池先加水,谓之墨破水之法,融合较快。由稀至浓的渐加墨,视情随时停墨,方便行草书使用,比较流利。砚池先倒墨,后加水之法,谓之破墨法。融渗渐缓,适时停水,对楷、隶、篆的书写更好把握。两种方法,殊途同归,都能达到需求效果,当随自己习惯和方便。无论哪种混合法,最好都要用墨锭轻轻研研,在离心的圆弧搅动中,增进了墨与水的亲和力,也使墨汁颗粒更加细腻。
展开全文
这些看来不足为道的小事和细节,对于写榜书或性格粗旷的书写者,也许无所谓,但对于写小楷,写长篇精作或纸张和毛笔要求高的情况下,是十分有必要有意义的。
2015.9.14
收藏
举报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