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佛教常识 】 我们常说的“无明”到底是什么意思?

2025-06-18 22:28:16 / c罗世界杯图片

我们每个人活在世上,都为了我。我要干嘛,我要成功,我要立德、立言、立行……他不是为了别人,是为了自己要干嘛干嘛,这就是捞,捞这个水中月,但实质上他没有认识这个月。所以,十二因缘里面的无明就是我执。

当然,深入展开就是《缘起经》里所说的:“于前际无知,于后际无知,于前后际无知。”其中“无知”又分十类。

《缘起经》里所说的“十类无明”

①于内无知,于外无知,于内外无知。

②于业无知,于异熟无知,于业异熟无知。

③于佛无知,于法无知,于僧无知。

④于苦无知,于集无知,于灭无知,于道无知。

⑤于因无知,于果无知,于因已生诸法无知。

⑥于善无知,于不善无知。于有罪无知,于无罪无知。于应修习无知,于不应修习无知。

⑦于下劣无知,于上妙无知。

⑧于黑无知,于白无知。于有异分无知。

⑨于缘已生或六触处,如实通达无知。

⑩如是于彼彼处如实无知、无见、无现观。

愚痴无明黑暗,是谓无明。

凡人的内心常常会有两种功能:一种是会想东西的精神活动;另一种是想东西的背后还有牢牢抓住不放的对那个观念、持有那个观念、执持那个观念不放的那个执着。这些“无知”使我们产生了很多的痛苦。

大乘佛法所说的无明是什么?

十二因缘以“我执”为无明。大乘佛法是指障碍中道的那个叫做“无明”。

印光大师云:天台圆教所断之无明,将无明分四十二品,初住破一分,以至十住则破十分,历十行,十回向,十地,以至等觉,则破四十一分矣。初住,即能于无佛世界,现身作佛,又复随类现身,度脱众生,其神通道力,不可思议。何况位位倍胜,以至四十一位之等觉菩萨乎。颂曰:

豁尔心开悟,湛然一切通,

穷源犹未尽,常见月朦胧。

大乘佛教所说的无明有四十二品。“无明分分破,法身分分证”。最后一品无明破完,才证成就三身圆满的妙觉极果的佛。

文章来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不当请与我们联络,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,感恩!

文章来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不当请与我们联络,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,感恩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